1.Python语言中作用域怎么理解?
命名空间 是从命名到对象的映射。
当前命名空间主要是通过 Python 字典实现的,不过通常不关心具体的实现方式(除非出于性能考虑),以后也有可能会改变其实现方式。以下有一些命名空间的例子:内置命名(像 abs() 这样的函数,以及内置异常名)集,模块中的全局命名,函数调用中的局部命名。
某种意义上讲对象的属性集也是一个命名空间。关于命名空间需要了解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不同命名空间中的命名没有任何联系,例如两个不同的模块可能都会定义一个名为 maximize 的函数而不会发生混淆-用户必须以模块名为前缀来引用它们。
顺便提一句,我称 Python 中任何一个“.”之后的命名为 属性 --例如,表达式 z.real 中的 real 是对象 z 的一个属性。严格来讲,从模块中引用命名是引用属性:表达式 modname.funcname 中,modname 是一个模块对象,funcname 是它的一个属性。
因此,模块的属性和模块中的全局命名有直接的映射关系:它们共享同一命名空间![1]属性可以是只读过或写的。后一种情况下,可以对属性赋值。
你可以这样做: modname.the_answer = 42 。可写的属性也可以用 del 语句删除。
例如: del modname.the_answer 会从 modname 对象中删除 the_answer 属性。不同的命名空间在不同的时刻创建,有不同的生存期。
包含内置命名的命名空间在 Python 解释器启动时创建,会一直保留,不被删除。模块的全局命名空间在模块定义被读入时创建,通常,模块命名空间也会一直保存到解释器退出。
由解释器在最高层调用执行的语句,不管它是从脚本文件中读入还是来自交互式输入,都是 __main__ 模块的一部分,所以它们也拥有自己的命名空间(内置命名也同样被包含在一个模块中,它被称作 builtins )。当调用函数时,就会为它创建一个局部命名空间,并且在函数返回或抛出一个并没有在函数内部处理的异常时被删除。
(实际上,用遗忘来形容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为贴切。)当然,每个递归调用都有自己的局部命名空间。
作用域 就是一个 Python 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命名空间的正文区域。这里的直接访问意思是一个对名称的错误引用会尝试在命名空间内查找。
尽管作用域是静态定义,在使用时他们都是动态的。每次执行时,至少有三个命名空间可以直接访问的作用域嵌套在一起:。
2.Python学习步骤如何安排
1。
了解Python是什么,都能做些什么? 2。 知道什么是变量、算法、解释器 3。
Python基本数据类型 4。 列表和元组的操作方法 5。
字符串操作方法 6。 基本的字典操作方法 以上这些可以略微掌握之后就进行下一步,遇到忘记不会的可以再参考一下书和笔记。
三、掌握Python的条件、循环和相关的执行语句任何知识它的基础知识都是有些枯燥的,现在我们就可以动手来做一些逻辑层面的东西了。 掌握 if、else、elif、while、for、continue、break和列表推导式等这些语句的使用,还有程序中的异常处理。
四、面对对象知识面对对象OOP,更高层次的Python程序结构,代码的重用避免代码冗余,打包你的代码,函数的参数、作用域等。 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大量的开发时间,提高编程的效率,对中大型项目十分关键。
3.python中函数变量作用域和类变量作用域怎么搞都错,烦躁中
python中,变量的作用域要弄清楚。
只有module、class、def、lambda才会引入作用域,其他的代码块是不会引入作用域的。1图一中,你在函数中声明了d为全局变量,但这样是无效的,程序运行结果,已经说明这一点。
global这个关键字,是用来“在函数中修改全局变量值”的声明,而不是“在局部函数中定义一个全局变量”的声明。这里要注意一下。
你可以再局部函数外面声明变量d,再加上你原先的函数,就可以修改、访问这个变量了。2在类中函数的变量,作用域只在函数中。
图二中,jian这个变量分别在yu(),yu1()两个函数中,是处于不同的定义域中的,是不能相互访问的。所以,在各自函数中,只有先定义了jian变量,才能再使用。
如果想在yu1()中访问yu()中的jian变量,就需要将jian变量变成全局变量,即在class中定义一个全局变量jian,这样yu1(),yu()函数都可以访问了。